营销赔付进退失据 “新冠险”在喧嚣过后留下一地鸡毛|金融315|每日速看

来源:界面新闻时间:2023-03-15 09:45:55

喧嚣过后一地鸡毛,新冠险理赔难仍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年至今,新冠保险拒赔等话题屡上热搜榜单,各地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新冠保险“套路繁多”,而投保人们则索赔投诉无门。新冠理赔究竟存在哪些争议?又给保险业带来哪些深刻教训?

营销与赔付“进退失据”

“交几十元保费,就可以获得一天200元甚至上千元的隔离补贴。”

“津贴日日有,隔离不用愁。”

“确诊即赔,最高10万元。”

……

凭借打动人心的宣传语,新冠隔离险、新冠确诊险一度吸引了很多金融消费者的目光,在多个互联网渠道销售火爆。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2021年下半年后,包含新冠隔离津贴保障责任的保险产品(即“隔离险”)走红,高峰期此类保险产品达60余款,中国市场的主流财险公司几乎都有类似产品推出。

2022年新冠险经历大起大落。去年2月初,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财险部发布了《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银保监会财险部表示,将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要根据前述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

随后,随着新冠疫情确诊人数的增加,多家保险公司又推出了包含“新冠肺炎确诊责任”(即“确诊险”)的保险产品,直至当年12月,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等政策的陆续公布,确诊人数短期内骤然增加,多个互联网渠道的确诊险也悄然下架,甚至不少保险公司关闭理赔通道,在理赔接诊中表示,“奥密克戎不是新冠”,不少消费者理赔无门。

目前,多个互联网渠道仅剩包含新冠重症、危重症责任的新冠重症险仍在销售,确诊险和隔离险早已不见踪影。大规模“噱头营销”过后,留下消费者在各地投诉平台的数千条投诉,甚至有多位不满赔付金额的消费者选择进入法律程序。

拒赔理由花样百出

那些曾经宣称“确诊即赔”的保险公司以花样理由提出拒赔,不少消费者的索赔之路难上加难。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目前新冠保险理赔存在多道难题,最为典型的有以下三类:

第一,材料提供难,在“网曝中国人寿新冠保险阳了却不理赔”登上微博热搜后,不少消费者反映,中国人寿虽然承诺,此前购买过新冠肺炎保险产品且在保险期限内的,目前可以进行理赔,但均需医疗机构开具的确诊证明。由于感染高峰期医疗资源十分紧张,许多保户只能提供不被保险公司认可的抗原自测结果,因此无法理赔。

第二,确诊认定难,部分保险公司为拒赔玩“文字游戏”,对“确诊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解读偏离普通公众的通常理解,因此,即便已获得医疗机构开具证明的保户,部分保险公司仍会以“无症状感染者不属于确诊病例”、“没有感染到肺部”、“没有CT ”等为由不予赔付。

第三,法院立案难,部分消费者在同保险公司沟通无果后,不少消费者选择起诉保险公司以维护个人权益,然而,部分保险公司所在地的法院因案件积压迟迟未予立案。保户转向身份证所在地或居住证所在地起诉后,又需要面对多道法律手续的门槛,增加了法律维权难度。

大数法则”难追政策调整

上海嘉厚律师事务所徐思源律师表示,一般情况下,保险业是通过“大数法则”进行承保,在可保风险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承保以分散风险,然而,随着我国防疫政策不断调整,以及新冠本身的传染性较高等特征,导致保险“大数法则”的失灵,使得保险公司理论上的 “尽可能多的风险分散” 变成了实际上面临的“尽可能多的理赔申请”。因此,有部分保险公司给出的拒赔理由通常把防疫政策调整视为法律上的不可抗力或不可变更,拒绝理赔。

此外,消费者的理赔难还在于这类保险条款设计的不合理,一方面,保险公司在条款表述上不够严谨,对“确诊病例”等的解读存在歧义;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将部分重要信息“隐藏”在了附加条款中,比如,有保险公司在附加条款中要求提供一定级别医院开具的血液检测报告、肺部CT影像等材料,但由于未尽注意义务和提示义务,该附加条款依据法律可能属于无效。

对此,该律师认为,保险合同应该比普通的商务合同尽到更高的提示义务。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消费者在支付宝、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消费时,容易默认勾选一些链接,从而忽略很多须知条款。若不尽到说明义务,就有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甚至欺诈。一般来说,新冠险的诉讼时效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2年,若遇到理赔争议,要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解决。

中国台湾新冠险累计理赔超565亿人民币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多家曾经销售新冠险的保险公司尚未披露该类保险的理赔数据,对于新冠险的影响,多家保险公司也讳莫如深。因此,我国内地该类保险的理赔数据较为缺乏。

而在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地区,自去年4月防疫措施调整后,当地保险公司也一度深陷新冠理赔争议,并公开了部分理赔数据。

根据台湾“金融消费评议中心”统计,2022年,台湾共受理41468件防疫险争议案,平均每天受理114件。面对远超保费收入的巨额理赔金,当地承保防疫险前6大保险公司均向“金管会”申请现金增资获准,合计已完成增资新台币1044.99亿元,折合人民币约236.27亿元,“两险”的累计赔付金额是已收保费的41倍。

目前,台湾防疫双险(防疫险、疫苗险)仍在理赔中,当地行业人士直言该险种理赔金额重伤行业筋骨,多家保险公司也面临“已经赔穿”的困境。

今年3月7日,根据台湾 “金管会” 公布的数据,2023年2月理赔金额为新台币196.92亿元,自2022年以来累计理赔金额突破新台币2500亿元,折合人民币约565.25亿元。其中,不少台湾地区的保险公司也以后“超过风险胃纳”为由拒绝续保或加严理赔条件,也有保险公司提出“重复投保不承保”等,拒绝部分理赔申请。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标签: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营销赔付进退失据 “新冠险”在喧嚣过后留下一地鸡毛|金融315|每日速看

营销赔付进退失据 “新冠险”在喧嚣过后留下一地

喧嚣过后一地鸡毛,新冠险理赔难仍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去年至今,新冠保险拒赔等话题屡上热搜榜单,各地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新冠保险“套路繁更多

2023-03-15 09:45:55
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3市:独家

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据发改委网站3月15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3市。更多

2023-03-15 09:33:11
中消协:超八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满意|看点

中消协:超八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满意

3月15日,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这也是中消协自2016年起连续第8年围绕消费更多

2023-03-15 09:42:11
央行15日开展4810亿元MLF操作和1040亿元逆回购操作|今头条

央行15日开展4810亿元MLF操作和1040亿元逆回购操

中新网3月15日电据央行官网消息,3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 75%、2 00%。更多

2023-03-15 09:33:42
世界微头条丨国潮、可持续、元宇宙 国内外大牌吹出三股风

世界微头条丨国潮、可持续、元宇宙 国内外大牌吹

在理性消费时代,并非大众生活必需的奢侈品,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2022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增速开始略显疲态。《中国奢侈品市场数字化趋更多

2023-03-15 08:26:20
中消协张德志:数字消费冒出“新问题” 老年人保护好个人信息

中消协张德志:数字消费冒出“新问题” 老年人保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老年人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应该规避高息揽储、高回报率的金融产品,更多

2023-03-15 08:47:20
全球最新:中信证券:传统LED有望触底复苏 看好Mini LED持续渗透

全球最新:中信证券:传统LED有望触底复苏 看好M

中信证券3月15日研报认为,2022年局部疫情反复,同时部分国家地区宏观经济承压影响终端需求,传统LED景气度相对低迷。展望2023年,疫情影响有更多

2023-03-15 08:36:57
又是一年3·15,投资者维权索赔出现新特点!|热议

又是一年3·15,投资者维权索赔出现新特点!|热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其实,需要维权不只是普通消费者,资本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在因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等原因导致自身出现投资更多

2023-03-15 08:45:46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太原12个楼盘发放18张预售证 仅有3个项目为纯新盘
    今年9月,太原市房产管理局给省城12个楼盘正式发放了18张预售证。...
截至9月底 杭州共完成不动产登记988.72万件
    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合一了!2016年6月1日,在市民之家举行的全市...
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 多地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近期以来,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其中包括长春、遵义多...
宁波:关于“带押过户”新模式的7个典型问题权威解答来了
    日前,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试点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新模式下...
多地政府大手笔回购商品房 苏州拟对10个板块回购约1万套新房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手回购当地商品房。近日,一份苏州市政府部...
市场降温豪宅不冷 媒体:北上广深掀起“豪宅热”
    尽管整体市场低迷,但豪宅板块比较稳定。争取成交,忙完这一次,...
    最新见闻